高考作文“小羽的创业故事”背后的知识产权那点事
今天是高考首日,各地的语文作文题目也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2016年全国三卷(广西、云南、四川)语文作文题“小羽的创业故事”是这样的:
(来源于@央视新闻)
让我们抓一下题目的“主干”:
推出花茶新工艺,获得专利,很快被模仿,市面出现假冒伪劣。
公开工艺流程、制定行业标准。
不断创新,最终规范了市场,成为致富带头人。
题目出来之后,网友纷纷表示此题思辨性很强,“太像申论题目了”,对高中生来说有些难度。不过也有勤奋的同学表示,本题可以从如下角度入手:
突破陈规、敢于创新
遵守规则、市场秩序、社会责任
利己与利他、合作与分享
社会主义建设、先富带动后富
舍与得的关系
……
但是在知产圈,我们看到这个题目之后的内心是崩溃的:
说好的保护知识产权呢?专利都有了,被模仿不是应该追究侵权者的责任么?公开工艺流程就能制定行业标准?市场秩序岂是制定行业标准就能规范?辛苦研发的工艺就这么无偿公开,小羽的心也太大了吧……
在网友看来,此题也有“三观不正”的嫌疑:
随后,有眼尖的网友发现这道题的原型竟然来自CCTV7《致富经》栏目——公开商业秘密之后(20110531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305lsd4df&width=500&height=375&auto=0
福建省福安市坦洋村早在1851年就开始生产茶叶,坦洋工夫红茶在解放前就名声在外。
1993年,薛彤云下岗后开始从事茶叶生意。1999年,在薛彤云的哥哥薛立勤的启发下,她开始反复试验一种既带茶又带花,既能观赏又能饮用的茶。为让花朵居中、在一两分钟内迅速开花,薛彤云反复试验细节,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摸索和试验,薛彤云终于制作出十几种比较满意的产品,把这种产品叫做工艺花茶。工艺花茶的诞生一下子填补了市场的空白,订单开始纷至沓来。
2001年,薛彤云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保护,防止别人盗用自己的技术。
2002年9月份,就在薛彤云推出工艺花茶的第十个月,福安茶叶市场上突然出现了大量的工艺花茶,且多是工艺粗糙不堪、价格低廉的仿冒品,给薛彤云的产品销量很大冲击。一个新品被模仿到上市,最快的只要20天。工艺花茶在一两分内所展示出的最美一面,其背后需要反复试验。薛彤云的工艺花茶相比较传统茶叶,利润高,同时又很容易被仿冒。但是这种仿冒仅仅是学会了一些皮毛,要想学精却很难。
薛彤云担心这个产业会走到死胡同里,怕影响到工艺茶的声誉。2003年初,薛彤云拿着专利证书找到执法部门要求维权。但是,由于维权案件非常多,薛彤云的工艺并不特别难,多处维权会浪费很大精力。福建省知识产权局的工作人员让她找当地的科技部门进行维权。2004年底,薛彤云找到宁德市科技局要求打假,却因相关人员没有专利执法证而拖到2007年。等到2007年,侵权行为已经遍地开花,薛彤云的维权与村民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
2007年底,薛彤云决定放弃打假。2008年初,薛彤云把自己摸索多年如何制作工艺花茶的所有秘密公之于众。薛彤云还带头制定了福建省工艺花茶的地方标准,成为福建省福安市的第一个省地方标准。薛彤云的丈夫张毅说:“与其让这个茶叶做烂,不如让他们规范起来,把这个产业做起来。”为了让标准更好地实施,薛彤云还举办了多期的工艺花茶培训班。
2009年,放弃打假后,薛彤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研发新的产品。随着标准实施,产业得到规范,整体质量提高,薛彤云成为产业带头人。产业做大了,培养了消费群体认知能力,知名度迅速扩大,销售额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开始以每年80%的幅度增长。将品牌做大做强。2010年,薛彤云年销售额已达到了2000多万元。
读罢这个故事,小编以申请人薛彤云为关键词检索,共查到了5件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外观设计专利,目前均在有效期内。虽然数量不多,但也说明主人公当时有通过专利来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小编认为,主人公薛彤云对专利对于创新的重要性是知道的,她也曾经尝试过维权,可是考虑到维权的成本、工艺茶的声誉、与乡亲们的感情等因素,并没有收到太好的效果,遂放弃了维权,转而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引导众人规范生产技术上,还带头制定了行业标准。就个案而言,主人公薛彤云的确值得宣传,她塑造了一个胸襟开阔、敢于创新的形象,值得肯定。不过,这个故事从侧面也反映出国人模仿抄袭的猖獗和专利执法不力的局面。但并不是每一个创新者都是薛彤云,并不是每个侵权事件的背后都如文字叙述那么轻松。知识产权保护宣传了这么年,还是仅仅停留在字面上,民众的意识还是没有提高,尊重创新的环境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至于行业标准,对于多数企业,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而要享有行业话语权,必须拥有极高的技术地位才能达成。
抛开本次高考作文题目不讲,每一场知识产权侵权事件背后都是血淋淋的商业教训。为了不让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发生,有必要对企业知识产权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就上文提到的事件而言,主人公对工艺茶的生产工艺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而如何使花瓣漂浮在中间,如何保证花朵打开时候不散,都是主人公的技术秘密。对于这两种知识产权,他们之间存在区别。简单地说:
在取得方式上,专利需要向专利局申请而授权取得;而技术秘密自动取得,无需申请。
在取得条件上,专利需要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等条件;而技术秘密只要拥有秘密性、商业价值,并采取保密措施,即符合认定条件。
在技术公开上,专利是通过公开换保护,权利范围明确;技术秘密需要采取保密措施,保护范围并不明确。
在保护时间上,专利权有期限(发明专利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10年);而技术秘密在保密措施有效的情况下可永久存续。
专利制度与技术秘密二者不能相互取代,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护措施。回到这个事件本身,主人公已经取得实用新型外观专利,则客观上工艺流程已经处在公开状态。但其不公开的,恰好是花了很多精力所积累的秘密。如果不谈民众创新意识的缺乏,不谈知识产权执法的无力,不谈国家经济转型中遇到的障碍……单单是主人公能够短暂抛弃这一切,通过公开商业秘密的方式带领乡民规范化生产,让一种无私的精神超越了商业规则存在,也正是这起典型事例耐人寻味的地方。